中新網山西新聞8月22日電 今年以來,山西農信社持續為“三農”和實體經濟發展蓄勢賦能,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。截至目前,全省農信社涉農貸款余額4893.21億元,較年初凈增487.89億元,增速11.08%。其中,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600.53億元,較年初凈增245.04億元,增速18.08%,高于各項貸款7.6個百分點;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當年累計投放28.8億元、貸款余額45.4億元,累放額、余額分別占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為75.8%、69.8%。
統籌謀劃 下好服務鄉村振興“先手棋”

山西農信社及時制定出臺《山西省農村信用社助力鄉村振興“百行進萬村 爭創主辦行”行動方案(2022-2025年)》,明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金融支持鄉村振興、提升金融服務3類目標,實施鄉村振興主辦銀行創建等7大行動22項舉措;組織召開全省農村信用社推進“整村授信”服務鄉村振興視頻會暨“百行進萬村 爭創主辦行”行動部署會,引導全系統自覺投入到助力鄉村振興“百行進萬村 爭創主辦行”行動中,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“三農”領域;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、整體推進縣、先行示范縣實施差異化考核,科學設置5類33項指標,統一納入綜合考評體系。
建強組織 當好服務鄉村振興“主辦行”

山西農信社引導各級農信機構黨委加強黨建引領,積極對接當地鄉村振興、財政、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,圍繞當地推進鄉村發展、鄉村建設、鄉村治理規劃部署,采取簽訂戰略合作協議、舉辦授牌儀式等多種形式,加快創建黨委協作、支部共建和黨員互助的“黨建三級聯盟”,爭當“鄉村振興主辦銀行”,全面探索構建“黨建+”“黨支部+”等金融服務新模式,滿足鄉村振興多層次、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。
堅持“農信社的客戶在哪里,黨建共建就延伸到哪里”的理念,充分發揮金融人才優勢,爭當惠民政策宣傳員、金融風險防控員、普惠金融服務員、信用建設推廣員,主動融入政府、融入社區、融入客戶,實現政銀、銀企和銀村的共建共治、共享共贏。
截至7月末,全省農信社共派出金融助理及專員等1130人,已與3025個鄉鎮(街道)及行政村簽訂了黨建結對協議;已有61家縣級行社被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授予鄉村振興主辦銀行,較年初增加了54個縣級行社,完成全年創建目標的122%。
全員營銷 找準服務鄉村振興“關鍵點”
山西農信社引導各級農信機構堅持做小做精做優做散,通過“上門宣傳、上門營銷”等主動服務,精準對接摸排農戶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,找準服務鄉村振興關鍵點,為其提供生產經營備用金,促進農業高質高效、鄉村宜居宜業、農民富裕富足。
截至7月末,全省農信社共走訪鄉鎮、行政村、社區、市場1.91萬個、農戶217.56萬戶,其中行政村、農戶的授信覆蓋面分別為95.92%、49.01%。
圍繞省委省政府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行動,積極對接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獲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名錄,通過建立常態化走訪機制,重點支持和培育行業頭部龍頭企業、省級示范聯合體、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和省級示范合作社,助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。
截至7月末,全省農信社對接省級及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515個,對接率100%;對接省級及以上重點項目445個,對接率100%;已支持省級及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71戶,余額109.82億元。
科技賦能 打造服務鄉村振興“新生態”
山西農信社系統各級機構依托“物理網點+電子銀行+流動銀行”等服務模式,借助手機銀行、微信銀行、“興農快貸”等多重方式,打通普惠渠道,做優民生服務,全面提升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。
截至7月末,全省農信社已支持建設金融綜合服務站1.44萬個,發行鄉村振興主題卡1.19萬張,較年初增加9527張。加快推進傳統金融服務的智能化改造,持續優化農村線上金融產品及服務,充分運用手機APP、電子地圖、“興農快貸”、整村授信PAD端、晉享生活移動用信端等工具,逐步構建金融服務生態圈,建設智能化的營銷、產品、服務、風控體系,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獲客、活客、穩客的新型客戶管理機制,逐步構建服務無所不在、創新無所不包、應用無所不能的新型服務模式,全力推動打造服務鄉村振興智慧銀行。(完)
(李莉)